毕业10年了,我总会时不时地梦回那间教室,那栋宿舍,那座舞台,那个操场……醒来才发现原来那已经是久远的青春了。十五岁那年,我带着最灿烂的青春,踏进了徐州幼师的大门。 “洞山”、“碧螺”两个普普通通的词,从此在我生命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缘起:迈进徐幼的教育之门
“弟啊,恭喜你,四星级高中免费上!”电话那一头,堂哥在听完我的中考分数后激动不已,“快去报名!”。“哦,哥,但我有点想去念幼师……”我惶恐的答到。“你那么好的成绩去念幼师啊?”堂哥在万分诧异中挂断了电话。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率先启动了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培养计划,首批全省招收300名,我是其中1位,也是在此开启了与徐州幼师的不解之缘。
第一次走进校园,我的感受是:伟岸俊秀、古朴鲜活。依山而建的校园,每个角落都精致秀气,毫无粗犷之气,此为伟岸俊秀的来源。漫步校园,发现汉墓为底让学校文源流长,恰巧碰上热情洋溢、笑容灿烂的学长学姐帮助我们拿好行李、指引方向,令原本拘谨的我们顷刻被笑容感染,此为古朴鲜活。
舞魂:致敬青春的舞蹈风暴
贯穿幼师五年,于我青春期最坚实的导师与价值观引领的基石便是王磊老师——或许我更愿意叫他“磊爸”,只有这个称呼才能真正表达出我内心的情感。
一年级迎新晚会上,我被当时的舞蹈《孔雀部落》深深吸引,雄厚的音乐、充满力量感的舞姿,激荡着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没想到几天后在舞蹈课上就遇到了磊爸,随后的5年,我们羁绊相连。
磊爸之所以为磊爸,首先是因为他的责任心。他一个人拉扯着我们26名(起初很少,后来增加到了80多人)各个班级选出来的男子舞蹈队成员,所有的训练计划、舞蹈示范、纪律管理、场地安排等都是他一个人义务完成的。要知道,血气方刚的十五六岁大男孩,聚在一起必然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大小事情发生,所以有的时候磊爸还得为我们向学校做一些“解释性的工作”,甚至是一些保证性的说明。不过我还是比较让磊爸省心的,几乎从未给他惹麻烦。
磊爸之所以为磊爸,更重要的是他对我们的爱心。8月酷暑,舞蹈房光是站着不动都会汗湿衬衫,磊爸便会给我们几十个人精心熬制一大锅绿豆汤,那也是最甜的绿豆汤;腊月严寒,又是他给我们提前开好暖气……嘘寒问暖,谆谆教诲更是不计其数,我记得有一次在排练中受伤,磊爸还特意给我熬了猪脑汤,这些点滴都记在心里。也正是因为磊爸对我们真心的关爱,让我们近百号的男生群体在一起,从未发生过内部的矛盾与不和,再苦再难始终团结在一起不掉队,后期《舞魂》专场演出的成功、大学生舞蹈展演的特等奖背后,是我们5年的积累,更是磊爸5年的心血。
5年各种大小舞台的演出,以及处理演出前后的繁杂事务,锻炼了我坚毅、灵活、不怯场等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在体制内工作的迅速开展以及后期创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所以毕业10年来,每当跨年的那一刻,我都会第一时间以电话的形式给他拜年,从未间断。人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让自己从品性、素质和能力获得全面蜕变,实属学生的幸运。
课题:追求学术的理论成长
或许是因为上课认真专注,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我总是与栾文娣老师互动频频,那也是我最爱的课程之一。二年级开始,有幸在栾老师的带领下主持了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那是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过程比较顺利,研究小组也比较积极和谐,我想也是因为栾老师的专业和认真,带我们做好了整个框架结构,我只需要在计划中认真落实好每一步就可以了,开题报告、问卷调查、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撰写论文,一气呵成。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问卷调查和撰写论文。问卷调查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所以在小区发放问卷,虽然突破了内心的抗拒,但是还是收效甚微,就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恰逢我们开始幼儿园实习,几百份问卷也是在幼儿园老师们的帮助下迅速发完并回收回来,所以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帮助。
本以为有了很多一线调查的数据,写论文会容易很多,但没有想到其实还是充满挑战的。第一次写论文,光是论文格式就让人摸不着北。第一稿写完的根本不能叫论文了,只能说是研究感悟,想想栾老师当时能认真看完,还鼓励我,着实不易。后来经过几次的调整,尤其是栾老师的帮助下,最终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没有栾老师的全程指导和认真参与,以我们当时的水平想要完成是相当吃力的。
有了第一次的课题研究经验,后来再与唐冰瑶老师一起做课题研究就顺畅很多了。而且,在跟唐老师做课题的过程中不仅是理论的学习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带领下,还打开了更高的视野和眼界,也是与唐老师的这次接触开始,以及后续的免费男幼师汇报说课训练,让我们成为了更真挚的朋友关系。
两次课题的主要内容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但是跟随两位老师做课题的感受,以及在一起做课题过程中的其它经历在此刻回忆起来却越发清晰:吃饭时的畅聊、讨论问题晚归宿舍后的电话、完成论文后的周末小聚、成功结题后自己炒菜庆祝时的土豆丝(被我切成了土豆块)…… “人的幸福指数是由数量频繁的小高潮决定的”,因为不断产生这些愉快的情绪小高潮,让我一回想起来课题研究的过程就不禁笑容满面,甚至在此刻想打电话给老师们,表达一份感激和问候,但又怕打扰便又放下了手机。我对母校专业务实、坚定温婉的印象也都是在这些跟着老师们不断的交流中凝结而来的,如此自然,如此纯粹,如此令人回味,以至于至今我仍热爱学习和研究。
赛事:提升能力的快速通道
在校期间我到底参加了多少比赛可能谁都没有办法数得清了,从一年级参加团委举办的摄影大赛到十佳歌手,再从后来的大学生舞蹈展演到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路走来,从小到大,带给我的收获或许比课堂上要多得多。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的赛事都是我发自内心的热爱且主动参与的。
刚开学,我是一个连上台自我介绍都腼腆脸红的男生,到最后即使在全校同学面前、在各大媒体和专家面前都能侃侃而谈,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奇迹,而促成这个奇迹的过程就是母校非常活跃的赛事、特色活动氛围,这一点毋庸置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直用这句话当做教育的箴言,而母校是真正落实了它。我一直都非常认同学校的这种方式,不拘泥于学业的过分追求和强化,更多的注重活动的开展与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和赛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锻炼我们至善至美的品性和能文能武的实力。
赛事越大,若有机会参与其中会收获越多。幸运的是,我有幸能够参与到多个学校最为看重的大型赛事和活动中去,也因此获得了比同届同学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我印象最深两个赛事一个是全省大学生舞蹈展演,我们积蓄5年一鸣惊人,斩获特等奖。另一个则是我认为并不太理想的全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我只获得了二等奖。一方面,当时我是在同届同学全部顶岗实习、整栋宿舍楼不再有2010级同学的状态下备战赛事,且中间不停穿插各种事情,让我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全心投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前面取得的成功和成绩很多,有点心浮气躁,最后在大家寄予厚望的情况下大意失荆州,好在我的同学兼挚友孙晓凝顶住了压力,一举夺魁,没能给学校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个教训我一直铭记在心。那是我代表学校参加的最后一场重要赛事,现在反思起来,我心中仍有些许不甘和不舍,它也将警示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脚踏实地,稳重前行。
当然,这场赛事给我留下遗憾的同时,却也给了我人生最大的礼物——在这次赛事的训练期间,我结识了我的妻子。十年时间,我们经历了相思和爱情长跑,从校友到夫妻,从校服到婚纱,从青涩到成熟,从过去到未来。至此,这场赛事已超越其本身,成为了我们爱情的见证。
羁绊:凝聚校友的无形纽带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离开是踏上回归旅程的第一步。毕业总是带着伤感的气氛,那一年在青春懵懂的状态下,我们匆匆告别,并不能懂得离别真正的意义。现在,离开母校的时间越久,内心却越发怀念母校,想再走一走当初入学的路,这种感觉,恰似乡愁。
前一阵子与幼师同学聊天,大家表达了几年未见面的想念,也聊到今年找机会回一趟母校,再进那间教室和宿舍,再尝那个窗口与小吃,再讲那个笑话与趣事,再聊那段回忆与青春,一切恍如隔世。倘若楼道的学生以奇怪的眼光打量我们,我们就小声一点,尽量不引起他们的意见;倘若宿舍的阿姨还能认出我们,那我们就得大声跟阿姨打个招呼,好使她感受到我们仍是少年;倘若路上恰巧被曾经的老师遇见,那我们就得开玩笑的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想请个长假,大概要个几年哩,是不是要去系里面批?”倘若我们没有偶遇到我们想见的老师,那我们就得专门去办公室找一找:刘静老师、张广琴老师、孙菲老师、李媛老师、郭渝老师、刘曲老师、李秀敏老师、李飞老师、刘芳铭老师、孟晓慧老师,吴雪梅老师、杨柳老师、尹丹丹老师、孔维娜老师、张祥华校长……当然,还有一些我们叫不出全名的老师,这也无妨,问一问其他老师就知道了!
一位老师,便是一颗星光,他们以最浪漫的光晕,点缀着我们记忆深处的青春画卷,勾勒着我们魂牵梦绕的母校脸庞,召唤着我们矢志不渝的教育梦想。
前行:创造未来的坚实底气
带着从徐州幼师获得的宝藏,我在创造未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在学业的追求上我从未止步。从大专到自考本科,再到去年自学考研,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为入学的新生分享经验。
在创业的道路中我迎难而上。“做难事,必有所得。”金一南将军在《心胜》中的这句话,让我振聋发聩。因此,我像之前参加比赛一样,始终让自己处于企业的漩涡中心,解决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好使自己的能力快速成长。从跨部门到跨业务再到跨领域,这个主动求变的过程不断磨砺着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防止自己躺在舒适圈,慢慢失去竞争力。
在社会责任上我为贫困地区捐赠,为偏远地区送教,为慈善基金会提供支持……把从母校学到的责任与担当延迟下去。
所有的努力与行动,构成了我迄今为止丰富的成长经历。丰富的成长经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会变成一本又一本的好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更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拥有了非凡的阅历和深刻的体会。每当我们回首过往,这些书籍就像是一座座丰碑,矗立在生命的旅途中,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今年正值母校40周年,这是一个特殊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四十载风雨兼程,母校已经成长为一所教育的沃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里程碑之年,感恩母校的老师还能想起我来,被牵挂的人牵挂,被铭记的人铭记,还真是一件值得幸福的事。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前、向上、向未来,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翔!飞翔!飞翔!
作者简介:
杨恩典,男,江苏淮安人,1994年09出生,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届免费男幼师省,2015届校友,现在南京大学读研深造。现任江苏亲近母语文化教育有限公司校长,江苏中和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创始股东。